一览( 微信公众号:yilanshequ )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所在位置:职业的力量首页 > 职业访谈 > 访谈正文

父子二人的“china”梦

2011-03-31 阅读(120273)| 评论(22)

编者导语:

:“瓷器”翻译成英文,就是“china”,亦为“中国”。“天下名瓷出醴陵”。湖南醴陵与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并称“中国三大瓷都”,天下闻名。在清末历史的瞬间,在湘中一隅的醴陵,从中国陶瓷烧造的窑火中喷射出了无比华美无比贵气的耀目光焰,并凝成永远的传奇和永远的谜语。 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隽永秀美地描绘了它的美,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青花瓷宛如一位气质高雅的东方闺秀走进了人们的心田,顿时一股青花瓷热潮席卷而来被更多的人所知晓。然而在这一件件精美瓷器的背后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件瓷器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艺术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它讲述着一代又一代陶瓷艺术家追寻的“china”梦。

    我的家乡是被誉为“中国瓷都”之称的醴陵。新中国成立后,醴陵就为新中国领导人专门烧制国瓷。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也以其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国瓷”。这也许是很多业外人士所不曾知晓的。


    图为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与国酒茅台同获最高荣誉金质奖章,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醴陵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瓷都”一是因为它是产自毛主席的家乡湖南省,具有象征意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醴陵瓷器采用了特殊的釉下五彩工艺,目前只有醴陵擅长烧制釉下五彩瓷,其烧制配方仍是绝密。醴陵以其独创的釉下五彩瓷名扬中外,成为全国工艺美术瓷和高档日用瓷的重要产地。
 

    也许是老天有意让我出生于一个陶瓷世家,从小就已经懂得如何使用那红色的火苗,懂得如何摆弄那旋转的桌子。

     

    我家祖辈四代都是陶瓷艺人,家里的木柜上陈列着父亲和祖辈们引以为荣的陶艺作品。从记事起,爷爷就是做陶瓷的高手,是当地拉坯拉得最好的,当地有很多陶瓷艺人都曾是爷爷的徒弟。

 

    父亲告诉我说,他从事陶烧制技艺这行也是受爷爷的影响。小的时候家庭环境比较窘迫,为了减轻点家里的负担,父亲每到空闲的时候就会从窑厂买出来一些瓷器,当时几毛钱就可以买一盆瓷器,然后自己挑担子到城中心卖掉,可以赚一些钱,在那个年代几毛钱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虽然祖辈都是做陶瓷工艺的,只不过当时的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明白陶瓷艺术,尽管耳濡目染,父辈用心专注的制作却从没有真正进入我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传统陶艺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陶瓷手艺人在众多行当中已经将行渐远了,好高骛远的我思想或多或少受到当时“下海”思潮的影响。


    在中国这样讲究传统文化的国家,子承父业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许在众人眼中,我跟着父亲学习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按照一般逻辑来发展。年轻时的我不够成熟和理性,甚至有点叛逆。在当时很多人做陶瓷生意都发了财,而父亲憨厚老实虽有高超术,却还是让我们一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体弱多病的母亲为了维持生计还得日夜操劳,当时的我确实有些看不起父亲,甚至觉得他比较窝囊,我从心底里发誓我不会接我父亲的班,每天面对着烧制炉和泥巴打交道,没有一点出息。


    高考填报志愿我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思,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美术专业,199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西安美术学院。在西安美术学院四年时间的专业学习不仅加强了我的美术功底,而且还得到了很多知名艺术大师的指导,这都对我以后的陶瓷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然当时并没有想过从事陶艺设计),正是那段时间我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的努力,培养了我的文化底蕴。


    大学期间每次放假回家,父亲依然继续着在我看来似乎没有多少前景的陶烧制技艺工作。直到有一次回家,吃过晚饭,父亲来到我的房间跟我说:“伢子哎(湖南方言:儿子),你一定要好好的学!以后这个家要由你来担着呢!”,他语重心肠,眼神里充满无限希望,父亲似乎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我的这门手艺……我真不想丢啊!你是我唯一的儿子,我希望你可以接下来,爸爸年纪大了!……需要你!”我看到父亲眼睛里溢满了泪水,我怎能不为之触动。父亲很少在我面前流泪,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奶奶去世的时候。此情此景我实在拿不出理由来拒绝。“恩,我会的。”我回答到。当时我虽然口里答应,但那时我对于陶艺并没有兴趣。

 

    大学快毕业的最后一年,我放弃了原本美术专业的实习,而是跟着父亲学习陶艺。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整个制作陶瓷的工艺是一个繁琐和复杂的过程。从选料、造型、翻模、灌浆、绘瓷上釉、烧窑等,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到位,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出现瑕疵、冲口、缺足、崩裂、脱釉等毛病。一件陶瓷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风化、配比、粑泥、手拉坯、施釉、手工装饰、烧窑等十多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全神贯注


    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我发现看似简单的陶器没想到每一道工序都不容易,都需要精心制作,仅拿选土来说,就需要软硬两种土质混合,经过风化、晾晒,严格的要经过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放置。


    也许是亲身经历,我对父亲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做陶器占据了父亲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我问父亲:“您几十年如一日地做陶,成天和泥巴、烧制炉打交道,您不会厌倦吗?怎么不想想尝试其他的工作呢?”父亲回答到:“不做陶做什么?我是要一辈子做下去的。不断地做陶瓷,也不断在做的过程中思考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做陶瓷的。每一件陶器的背后都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出很多人文的、历史的、社会的东西来,学习了解这些可以丰富生活。”


    我的问题似乎打开了平时沉默少言的父亲的话匣子,他叹了一口长气接着说:“作品可以产业化,但手工技艺不能产业化,应该要好好地保存下去啊。”作为制作陶瓷的世家,他对陶烧制技艺传承感到危机。因为他发现现在学习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父亲的言语表达着惋惜的同时,更是凝聚了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专注。当我问他烧坏的陶器有多少时,他颇有感慨地回答,已经不知拉出多少车碎陶片了。我不禁又想起他那个小烧制炉来,一次只能烧制一、两件陶器,却要用几车废品来衡量,在此他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


一丝不苟

 

    父亲的每一件陶艺作品不论是灵秀的,还是遒劲的;不论是流畅的,还是干枯的,他总在不知不觉中融进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被他视为陶器艺术的生命,更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 任何一件陶器的诞生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而这种心血要经历一次次炼狱般的烧结才会成功。看着父亲的陶器作品,业外人士哪里会知道每件作品都要烧制14个小时,要保持1080度的高温。

 

    我不得不承认父亲的专注和执着打动了我那颗尘封已久的心。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竟没有感受到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好像一夜之间明白了很多事,还得要沉下心来面对自己的人生。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一种独特魅力,通过自己的制作,我发现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门技艺,对每件陶艺作品都如同即将出生的婴儿,充满期待与渴望。


    四年的美术功底为我日后创作陶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孕育创新陶艺插上了翅膀。大家知道,画家创作一般都在宣纸上,画家对宣纸的把握能做到驾轻就熟,但对绘瓷恐怕就比较陌生。虽然我的美术功底对于我从事陶艺工作起了坚实的铺垫作用,但是在绘瓷时,对材质的运用,器形的把握,画法之融洽都得认真琢磨,推敲再三,反复试验,才能取得经验。我很喜欢陶艺带给我的挑战,特别是在创作成功后的那种喜悦,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搞美术的人必须热爱生活,生活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能打动你;搞美术的人还得思维跳跃,通过一个点,散发出很多点来想一件事。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一些有特色的图案马上就感觉通过改良可以用到我的作品上。主要靠自己的双眼,美到处都有,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实际上一件好的作品,这个酝酿时间是很长的。就像好酒一样,在心底里酝酿到一定程度,这个东西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有一定的感染力,能打动人。


    本身我这人的思想接受新生事物非常快,我把传统东西也加上一些现代理念,不是说纯粹的传统。以前我也曾一味地追求抽象的现代的作品,忽视了作品的文化底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静下心来,试着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陶瓷艺术品当中。

来源:一览英才网   编辑:  标签: 陶瓷  艺术品 
职业的力量

职业的力量

分享到:

我来说两句

已有评论22
请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请 登录或者 立即注册

微信扫描分享本页

微信扫描

关于一览  |  联系我们  |  用户反馈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13 粤ICP备0810658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70017